文章内容

叶兴斌:我在黔东南的365天 | 黔东南扶贫故事②

发布时间:2019/4/25 9:00:01 浏览次数:46 来源:乐居财经 发布机构:


  乐居财经  刘婷  发自贵州

  叶兴斌身上有一种时代感。92派下海时,他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来到深圳,经历了深圳从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;二十余载,他见证了央企华侨城集团的责任与担当;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,他赶上全面脱贫的末班车投身于扶贫事业。

  4月24日是叶兴斌到黔东南州挂职满一周年的日子,只有和他一样走进扶贫一线的人才会知道,这片土地深藏着多少感人和动人的故事。一项项工作落地实施、一个个指标逐步向好的背后,是无数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;社会各界的力量正在形成合力,帮助贫困户走出困顿和绝望,看到希望;脱贫攻坚之路道阻且长,同路人只轻道一声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”。

  英雄梦

  1992年的春天,邓小平在南海边的谈话改写了历史,从此将人们从“姓社姓资”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。少年们怀揣着满腔豪情,大步迈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。

  改革春风吹满地,叶兴斌正是在那一年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,开启了与时代发展紧密关联的职业生涯。他的第一站便是华侨城深圳湾大酒店,二十七年来,他先后担任华侨城建设指挥部保卫处队长、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城区管理部副总监、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专职董事等职务。二十余载的央企生涯培养了叶兴斌的家国情怀,他心里一直住着一个英雄,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,用毕生所学报效祖国。

  英雄终有用武之地,叶兴斌的执念到底是等到了发挥的机会了。2018年初,中央组织部、国务院扶贫办、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部委选派一批干部前往贫困地区挂职锻炼,叶兴斌第一时间报了名,用他自己的话来说,自己是个“幸运儿”,有机会选派到贵州省黔东南州担任扶贫干部,“想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历史性任务中,做点事情。”

  即将挂职一年的叶兴斌始终牢记临行前,中组部在北京谈话中的嘱托:挂职干部要伏下身子、真抓实干、不辱使命,带着感情、带着责任,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。

  从沿海城市到边远山区,从企业高管到扶贫干部,叶兴斌的转变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。2018年4月24日,他轻装上阵来到1000公里外的黔东南,开始了两年的脱贫攻坚工作。20天后,叶兴斌正式接受新任命,成为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,分管州林业局和澳门特区政府对口帮扶、华侨城集团定点帮扶工作;后期协助州长分管州规划局、州住建局等工作。

  “本想来政府工作是一种学习锻炼的开始,没想到起步就是冲刺、开局就要决战。”让初来乍到的叶兴斌倍感压力。艰巨的任务面前,他没有给自己喘息的机会。叶兴斌用一句质朴的话便是:“我不是来当官的,是来干事的。”

  小家与大家

  在来黔东南前,他也曾是追风的男子。与所有热爱运动的人一样,叶兴斌热爱跑步。直到现在,他的微信头像仍是参加东京马拉松比赛时拍下的照片。担任州长以后,繁忙的工作让他“戒掉”了跑步。他时常会怀念在深圳湾跑步时的日子,来到黔东南之后,叶兴斌只有寥寥数次偷闲跑步的机会。偶尔准点下班,他总是会找个地方跑跑步,得到短暂的放松之后再投入工作中。

  “这么忙这么苦,家人支持你的工作吗?”将问题抛给叶兴斌,他毫不犹豫答道:“支持,完全支持。”一年前,当他决定入黔时,家里老人刚好做完手术,女儿也尚在学龄期。叶兴斌的爱人懂他的顾虑,对他说只管去工作,她会照顾好家里。

  让叶兴斌欣慰的是,家人不仅是在精神上支持他,同样也在行动上支持了他。妻子现在只要看到与扶贫工作相关的信息,她都会第一时间推送给他;看到山区里孤儿的日常后,家人也会将家中闲置的玩具寄过来,共享乐趣。“扶贫是好事,一人扶贫,全家齐参与。”刚到黔东南时,叶兴斌也时常想家,也想回家看看。压在肩上的担子让他丝毫不敢怠慢,作为独立分工的决策者之一,每个政策导向都将影响地方行业未来的发展,关系重大,因此在工作中,他选择在前期充分沟通调研准备,再制定落地方案。

  工作的繁忙超出了叶兴斌的想象,挂职一年来他与家人团聚是一种奢侈,为数不多的回家,又要匆匆投入到工作岗位。

  叶兴斌心里无不愧疚,让女儿缺少了许多的家庭仪式感。入黔的这一年,正是女儿逐渐懂事、不断尝试的一年。在此期间,叶兴斌错过了陪伴家人的时间,也错过了女儿成长的瞬间。3月下旬,女儿第一次站上舞台表演节目,此时正值单位工作最繁忙的时机,他无法抽空回家。叶兴斌遗憾地在朋友圈写道:“亲爱的宝贝,爸爸错过你很多很多很多的第一次活动。今天你很美丽,表演很成功喔,祝贺你宝贝。”

  当晚,叶兴斌虽然没能到场参加,但他特意邀请了摄影师为女儿拍下了美丽的瞬间,弥补无法见证女儿成长的遗憾。在他看来,到黔东南挂职的两年必须尽全力把工作做好,为了大家必要的时候需要小家让步,等到圆满完成任务后,再好好地弥补家人。

叶兴斌:我在黔东南的这一年

  绵薄之力

  2019年州政府机构改革后新分工中,叶兴斌分管州住建局、州住房公积金中心和澳门特区政府对口帮扶、华侨城集团定点帮扶等工作。在工作一段时间后,他便自费买了一辆代步车,以便利用工作闲暇时间走村入户,了解更多老百姓的真实情况。考虑到平时同事工作节奏紧张,叶兴斌在周末时常一个人外出调研。

  在选车牌号时,叶兴斌把来黔东南的日期“424”刻在了车牌号上,提醒自己要惜时如金,干出一番事业。在一次外出调研活动中,一家贫困户深深触动了他。

  有时候,命运在为人们关上一扇门时,也顺手带上了窗。正在上高中的万建文(化名)两年前因病失去了妈妈,与爸爸和弟弟相依为命。本来想着一家三口缝缝补补便能把日子过了,等熬到上大学以后日子就会好过了。正当万建文朝着希望迈进时,父亲的一场大病改变了勉强支撑着的家,让情况进一步恶劣起来。现在,父亲被查出患了肺结核,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正在慢慢地变成了负担。目前,万建文正在读高中,正值改变命运最关键的时期,年幼的弟弟尚在读小学,也无力帮助家庭缓解压力。

  在黔东南这片土地上,贫困户大多过着同样的日子——由于种种原因,困顿于贫困,看得到变好的门路,却少了拉他们走出混沌的手。

  此时,叶兴斌伸出了援手。今年一月份,叶兴斌因调研工作走进了万建文家,在了解到家里的情况时,他决定自掏腰包帮助他们,每个月资助1000元。“看到他们家里的情况,激发了我自己想做点事情,哪怕做一点,也能帮到他们。”叶兴斌坦言,在走访时看到单亲或孤儿是最让他感到无力的,自己能做的只有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们,尽量抽时间陪伴他们。“真正脱贫还是得靠读书,我常常告诉孩子们毕业后要回报社会。我也不知道他们以后会怎么样,我只能尽力而为。”

  除了万建文一家,叶兴斌还帮扶了福利院的另外两个孩子,每人每月资助他们300元的学习费用。周末有空时,他会拿着家里寄过来的小礼物和小糖果到福利院看望孩子,看着孩子们伸出来的小手和开心的模样,他常常会感到心酸,也以此激励自己,能帮一户是一户、能帮一点是一点、能多帮一个人是一个人。

  直到现在,万建文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仍不知道,那位偶尔出现在周末的叔叔究竟是谁;他们更不会知道,这位叔叔的每次到来都开了多长的山路牺牲了多少自己休息的时间。但他们一定知道,有人努力地想给他们温暖,帮助他们成长。

  不悔此行

  工作时的叶兴斌最大的特点在于,他始终关注细节、在乎效率。在繁忙的日程中,同时要兼顾细节和效率,需要精力也需要能力,而幸运的是,叶兴斌是拥有这种能力的。在黔东南州州政府秘书六科柴林波眼里,叶兴斌是一个精益求精的“处女座”。在工作中,叶兴斌常常提醒柴林波要注重细节,细节决定成败。大到工作任务安排,小到措辞用语,叶兴斌都要亲自把关。在同事们眼里,叶兴斌事无巨细都要参与,在扶贫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。

  在黔东南工作时,叶兴斌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华侨城人,华侨城集团也没有忘记还有一批扶贫干部正扎根一线,默默奉献。2018年的中秋节,叶兴斌在工作时收到一则来了集团党委的慰问短信。身处异乡,仍有家里人的牵挂,叶兴斌从不觉得孤独。在华侨城和扶贫干部的努力下,黔东南州也日渐焕发生机。从2003年开始,华侨城集团便与三穗、天柱两县建立对口定点帮扶关系。本着“扶贫先扶智,帮困先育人”的指导思想,与两县携手并进,深化定点帮扶,重点围绕文化教育、卫生医疗和人才培养,援建各类项目逾百个,投入资金截至2018年就达5000余万元,资助贫困学生5000余人,也为两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。

叶兴斌:我在黔东南的这一年

  正如叶兴斌所说,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,黔东南是贵州的主战场。黔东南贫困程度深、贫困发生率高、脱贫任务相当繁重。叶兴斌刚来黔东南时,看到脱贫任务时便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。数据显示,2017年底初,全州有58.96万贫困人口,贫困发生率高达14.42%,共有1506个贫困村。

  让叶兴斌感到欣慰的是,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在5万华侨城人的帮助支持下,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481万人民群众,众志成城、同心协力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与全国人民一起同步小康。

  2018年,叶兴斌见证和参与黔东南州6个县去掉贫困的帽子,全州减少贫困人口30.5万人,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%,贫困村出列612个。目前,全州还有贫困人口28.6万人,贫困村894个。

  脱贫攻坚之路,道阻且长。假如重来一次,叶兴斌仍然会走上这条路。

  “你后悔来到这里吗?”  “不后悔。” 

  “再选一次的话,还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吗?” “ 会。”